云南灌区节水记——探寻现代化灌区建设的节水密码 快资讯
来源: 新华网      时间:2023-05-26 03:55:30

新华社昆明5月25日电 题:云南灌区节水记——探寻现代化灌区建设的节水密码


(相关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杨静

农田灌溉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也是最大节水潜力所在。记者近日在云南元谋县和红河州等地采访时看到,这里的灌区正在成为农业节水主战场,被水利部列入第一批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名单的元谋县和弥泸灌区,正在进行一场深度节水的革命。

元谋灌区:两手发力实现三方共赢

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元谋县,是我国“南菜北运”重要生产基地,多年年均降雨量600余毫米、蒸发量达1600毫米,对高效节水灌溉需求强烈。

记者在元谋丙间灌区甘塘片区看到,田间排列着一个个节水灌溉设备,玉米、黄瓜等作物长势喜人。元马镇江洲村村民文苑瑾正在给玉米地浇水。

文苑瑾原是水库移民,她说以前灌溉靠沟渠,得排队取水、守着放水,现在插卡就能用水,且直通田间,灌溉方便。今年管水企业开发小程序,用手机就能远程灌溉,年种植作物可增加1茬至2茬。

元谋灌区管理局副局长李建云说,丙间灌区11.4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引入社会资本,实现政府、市场两手发力。在3.08亿元总投资中,政府投资1.2亿元,大禹节水集团投资1.47亿元,其余为合作社投资。

大禹节水集团董事长王浩宇介绍,灌区水源的水库部分由政府投资建管,政府授予其经营从水库至田间水表部分,通过管道让田间地头贯通24小时自来水,同时构建信息网和服务网,为企业运维和农户用水提供高效通道。

“两手发力让灌区投建管三方共赢。政府赢,即改善灌区基础设施,解决资金缺口,带动产业发展;社会资本赢,即通过参与灌区建设和运维获取合理回报,实现企业发展;群众赢,即节约水费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增产增收。”王浩宇说。

统计显示,与沟渠灌溉相比,丙间灌区供水保证率由75%升至90%以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升至0.9;群众节水意识提高,每年可节水2158万立方米。

弥泸灌区:“三网”融合改变“重建轻管”

位于红河州弥勒市和泸西县境内的弥泸灌区,设计灌溉面积60万亩,是云南重要粮经作物基地。

在弥泸灌区弥勒市东风片区的一片葡萄地里,种植户刘志祥在葡萄藤下检查滴灌接头,准备浇水。

“最近天旱,但不影响葡萄挂果。”刘志祥说,灌区建设方便取水,还能调控用水、促进葡萄增产,今年新租了20多亩灌溉条件较好的土地,精准灌溉大大提高了亩产效益。

弥勒市水务局局长张程说,东风片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创新水网、信息网、服务网“三网”融合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农业水网,同步配套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建立“水费+政府补助”回报机制,解决了项目建设资金和水利工程“重建轻管”难题。

东风片区项目提高了供水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与漫灌相比,滴灌节水50%至85%,每年可节约灌溉水量581万立方米,同时优化了种植结构,促进了农民增收。

记者在弥泸灌区泸西县中枢片区看到,自动喷灌设施在田里为蔬菜“解渴”,一旁人们忙着采收香葱,这些香葱将销往粤港澳大湾区。

“以前常规漫灌,水资源浪费太大。”红河怡忠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怡耿说,目前他流转了400多亩土地,政府将水引入田边,企业投资建设喷灌设施,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中枢片区通过灌区建设实现水费收取与管护支出的平衡。”泸西县水务局局长王劲光说,在政府、市场两手发力下,“三网”融合破解了困扰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难题。

灌区节水:抓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牛鼻子”

统计显示,我国农业年用水量3600多亿立方米,超过全国年用水总量的60%。加快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实现取水、输配水、灌溉全过程节水,促进农业节水增效,成为当务之急。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日前在元谋县举行的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现场会上指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促进农业节水、拓宽灌区建设运维资金筹措渠道的关键抓手。

记者了解到,继丙间灌区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之后,元谋县已公开招标选定大禹节水集团承建设计8.6万亩的二期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

弥泸灌区方面,红河州水利局局长李颖介绍,60万亩设计灌溉面积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为26.2万亩,复种指数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将分别提高至1.93和0.72,灌溉节水潜力5256万立方米。

云南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王树鹏说,截至去年底,云南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00万亩以上,惠及人口超过1000万人,社会资本占项目总投资的56%。

“云南将继续推进大中型灌区新建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抓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牛鼻子’,加快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王树鹏说。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