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报道:时报访谈丨郭春丽:一季度经济总体表现高于预期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时间:2023-04-14 10:59:50

——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春丽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范思立


(相关资料图)

中国经济一季度数据将于4月18日公布,这是疫情防控转段后的“首季报”,社会各界对经济运行的恢复情况以及后续的扶持政策较为关注,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春丽。

郭春丽表示,尽管当前经济运行整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也要认识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需求不足仍较突出,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下一步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季度经济在修复中亮点纷呈

中国经济时报:从已公布的经济数据看,如何看待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郭春丽: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2月份数据和3月份的先行指标看,当前经济修复态势确立,数据总体表现好于预期,消费、投资增速均处高位,工业生产恢复加快,服务业复苏强劲。

消费恢复超出市场普遍预期。随着疫情平稳转段和经济运行向常态化回归,线下消费场景加速修复,居民就业和收入预期持续好转,居民消费信心恢复、消费意愿增强。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大数据显示,一季度商品零售同比增长11.6%,较去年全年加快3.4个百分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居民服务等接触类服务消费快速回升,已超过2019年平均水平。消费新动能蓬勃发展,冰雪、文娱、健身、旅游等消费场景创新带动消费迅速回升,定制餐饮、潮流夜市、智慧零售、“剧本杀”等消费新业态持续升温,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模式深受消费者喜爱。

投资延续高位增长态势。得益于今年年初专项债发行和地方项目规划前置,1-2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0%;受上年末出台的促进设备更新改造投资政策效果延续的影响,1-2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1%;积压的房地产需求集中释放和保交楼政策带动地产竣工加快,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幅度收窄为5.7%,小于去年四季度16.3%的下降幅度。在基建、房地产、制造业三大类投资的较好表现下,投资恢复整体保持高位。高技术产业投资延续强劲增长势头,1-2月增速达到15.1%。

工业生产恢复加快。总体而言,工业回稳向好态势仍在延续。新动能加力向好,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大数据显示,一季度风能、太阳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同比增长21.8%,新能源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在去年一季度高基数基础上仍同比增长35.2%,保持了良好增势。

服务业复苏强劲。一季度,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荣枯线之上的55.5%,较去年四季度提高11.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3月份,零售、铁路运输、道路运输、航空运输、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恢复至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从企业预期看,一季度,非制造业商务新订单指数、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分别达到55.2%、64.4%,较去年四季度提高13.8个百分点、9.1个百分点,预期明显改善。

宏观政策既要加力提效更要精准有力

中国经济时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进一步发力,才能持续推动经济稳定恢复?

郭春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一是完善优化税费优惠政策,突出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殊困难行业的支持,防止政策急速退出影响特殊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二是持续优化赤字、专项债、财政贴息等工具组合,通过财政贴息或定向发放方式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意愿,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三是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有效衔接。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稳中有降。三是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力度,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政策执行期限。

真正发挥政策效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

中国经济时报:为了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需求端应从哪些方面重点着力?

郭春丽:点面结合巩固拓展消费恢复向好势头。一是持续挖掘汽车消费潜力。支持地方对销往县乡地区新能源汽车给予特定补贴、完善配套设施,推动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二是继续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引导家电销售企业、建材市场、家装公司联合促销,促进绿色智能家电家装下乡。三是鼓励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发展,挖掘消费潜力、培育消费新动能。四是加强消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特点的标准体系、监管机制,持续打造放心消费环境。五是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保障城乡居民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长短结合稳定投资。一是全力稳住基建投资,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二是拓展授信房企范围,加大对优质房企的支持,推动房地产投资筑底启稳。三是加大对工业和技术改造投资的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稳定制造业投资。

内外结合稳定外贸外资。一是努力稳定出口需求。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持续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新型离岸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营造稳定的外贸环境。二是努力稳定外资。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外资企业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加大知识产权和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定,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有序引导欧洲企业投资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重启中欧投资协定。

切实防范重点领域风险。一是满足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二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四是高度关注美国硅谷银行破产、欧洲瑞信银行出险等新一轮国际金融风暴引发的境内外金融市场联动下行风险,阻断输入性风险。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总 监 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