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山下的艺术侨村、瓯江边上的“圣托里尼”、玉苍山南的采茶农庄……在浙江各地,华侨华人返乡创办的特色民宿遍地花开,吸引大批游客走进和美乡村。为进一步走好侨助共富特色路,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侨联近日在温州举办全省“侨助共富”推进会暨“乡村侨舍”现场会,发布浙江省《“乡村侨舍”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团体标准),并对首批省级“乡村侨舍”进行授牌。活动同时面向侨界民宿业主代表开展政策解读与行业宣讲,为“乡村侨舍”品牌化运营提供助力。随着华侨华人的热情参与和一系列政策显效发力,“乡村侨舍”的故事正与乡村振兴的画卷一同展开。
让乡村土地焕新出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浙江省青田县仁塘湾村的大山里,有一座蓝白相间的地中海式庄园。站在庄园高处远眺,仿佛置身希腊海岛。
西班牙华侨张玲晓是这座青田圣托里尼民宿的创始人。2014年,他在家乡盘下330亩山地,决心在山林间打造一片度假胜地。
“我是土生土长的仁塘湾村民。小时候,这里曾是我放牛的一片绿草地。此后多年,我虽然在欧洲发展,但始终忘不了家乡的青山。2014年,在回乡投资期间,我得知这片山地渐渐荒废,感到十分可惜。这里位于县城近郊,区位好、环境美,我想到,不如在这里创办一座庄园,把欧洲风情带到家乡,也为我们青田的侨乡旅游做些贡献。”张玲晓说。
拔荒草、种草皮、栽绿植,张玲晓带领团队说干就干。不久后,原本人迹罕至的大片荒山,变身为了绿地花海,地中海风格的蓝白建筑也拔地而起,巨大的改变让当地村民纷纷表示惊喜。
如今,在这座山间庄园,特色民宿、农耕研学、星空露营等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定期举办的灯光秀和音乐节等活动也已在当地打响知名度。目前,庄园每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辐射带动周边村民50余户,年均代销农副产品30余万元,助力村民年均增收3—6万元。此次,青田圣托里尼民宿获评首批省级“乡村侨舍”。
除了把异国风情引进来,华侨华人创办的“乡村侨舍”也注重把乡土风貌留下来。
在浙江省乐清市城北乡黄檀硐村,一幢垒石建筑坐落在雁荡山脚下。这里是意大利华侨鲍成龙与家人共同打造的“安葵·岚”民宿。
鲍成龙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室内设计专业,此前在意大利IH酒店担任高管。一次回国旅行时,他发现了这座古村落的宁谧风光。
作为首批中国景观村落,黄檀硐村人文底蕴深厚,建村已有800多年历史。层峦叠嶂间,当地完整保留了原始景观,古屋、古庙、古祠堂等参差错落。
“看到国内有这样的好山好景,民宿产业和乡村旅游也方兴未艾,加之我是学设计出身,此前积累了多年酒店运营经验,于是,我当即决定回国投资,在乡村民宿行业做一下尝试。”鲍成龙说。
2018年,鲍成龙与家人在黄檀硐村选定一座祖孙六代传承的老石头房,经过1年多筹备,在不破坏当地生态和村落风貌的情况下,建造了一座度假民宿。
“民宿选用的木料均与当地木材色泽一致,建筑外立面也采用垒石工艺筑成石墙,整体风格力求与村落景观和谐统一。”鲍成龙说,“在民宿后院,我们还开辟了农田,种植时令蔬菜,养殖林中鸡。每当客人到访,我们都会提供新鲜的本地食材,让客人品尝到乡村真味。”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