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民警正在进行巡逻。 白玉泉 摄
中新网呼伦贝尔3月24日电 题:中国“北方第一所”踏雪巡边:来自北纬53°的戍守
(相关资料图)
作者张玮李永健
“都穿厚点儿,这几天下暴雪,路比较难走,巡边时间可能会拉长。”清晨,恩和哈达镇还沉浸在浓浓的冰雾中,“80后”边境民警陈向军和队友们已经换好棉鞋、戴上防寒面罩,备上自热食品和钳子等物品,踩着厚厚的积雪踏上巡边路。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地区普降暴雪,位于额尔古纳市最北端、大兴安岭北麓腹地的恩和哈达镇气温再次跌破-20?℃,积雪厚度达15厘米,风力逾7级。
“每迈一步都非常吃力。”陈向军如是告诉记者。
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地处大兴安岭深处的无人区,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全年平均气温-6℃,最低气温-58℃,无霜期仅81天,被誉为“北方第一所”。这里驻守的民警,守着北纬53°22′的中国北疆216公里边境线和5895平方公里原始森林。
图为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民警踏雪巡边。 白玉泉 摄
由于这几天一直下暴雪,本就结冰的路面再次覆上雪层,警车无法快速行驶,原本15分钟左右的车程,用了30多分钟才开到132界碑处,而这里便是民警巡边的起点。
清点随身携带物品后,陈向军和同事踏着积雪沿边境线防护网步巡。
“今天的巡逻路线是沿着额尔古纳河岸出发,走到133界碑。”陈向军深一脚浅一脚蹚雪前行,边走边告诉记者。
一路上皑皑白雪,除了冰冻的河流,就是错乱生长的树木,寒风中,光秃秃的树枝在空中不断摇曳。
行进间,陈向军和同事不时来到防护网前,仔细查看是否有破损情况。
“小洞不补,必成大患。我们每次巡边都会带钳子、铁丝等一些工具,及时修补能当场处理的破损。”陈向军说,每次检查都要认真细致,确保防护网百分百安全,不给企图越境人员一丝机会。
天上还飘着大朵大朵的雪花,尽管大家临行前做足了御寒准备,但刺骨的寒风依旧飕飕地往骨头缝里钻。
“后面跟紧了,注意安全。”38岁的陈向军来自河北石家庄,在恩和哈达边境派出所工作7年时间里,从不适应,到踏雪巡查成为“家常便饭”,他有着丰富的经验。
陈向军说,大兴安岭腹地常常在一场大雪后,雪最深的地方都能没过腰部,“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天气,我们每天都要进行边境踏查、巡逻,掌握边境前沿地带情况,确保边境辖区安全和稳定。”
在132界碑和133界碑中间有一段路线地形复杂、陡坡遍布,5公里的边境线,全走下来要用五六个小时,而陡峭的山坡和每年8个月左右的大雪天气便是民警巡边的阻力。“一到下雪天气,车辆根本无法开进山里,只能靠步行完成全线巡边。”
陈向军还记得,2020年冬季的一次巡边过程中,车辆出现故障,巡逻的重点地段又没有信号,为保护人员和车辆安全,在-40℃的严寒和积雪中,巡边队伍走了20多公里去寻找救援。“当时,膝盖被冻伤了,如今每逢阴天下雨病痛就会发作。”
大家在巡边路上艰难地攀爬,突然间“啊”的一声打破了林间的平静,在队伍最后的民警方政不慎踩入被积雪掩盖的雪坑跌倒。
看似一个平常的摔倒,在这种环境下,却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冲击。
“风大雪大气温低,在巡逻过程中每名民警都会遇到冻伤、擦伤等情况,太正常不过,没事儿。”方政在队友的帮助下从雪坑爬出来,拍了拍身上的积雪,轻轻地说着,继续前行。
在有惊无险前行2个小时后,巡边队伍终于走出地形复杂的陡坡路。正值中午,寒风中,一顿自热午餐后,大家抓紧时间继续巡边。虽然剩余路程仅1公里左右,但一行人走完也得用2个多小时。
回忆起第一次踏上这条巡边路,陈向军至今印象深刻,“当时大雪纷飞,鞋袜不知道被冰雪打湿了多少次,中途走不动的时候真想过放弃,但当时所长的一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对得起这身警服’顿时让我有了坚持下来的勇气。”
巡完边回到所里,在温暖的灯光下,看着窗外的雪景,陈向军虽然有些疲惫,却对“一切如常、一切正常”的巡边结果感到格外欣慰。
上一篇:可怜的校花陈若雪全文
下一篇:最后一页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